商辛四年 四祀其卣其卣
商代晚期 《四祀其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祀其卣》,又称《其壶》、《四祀邲其卣》、《四祀邲其壶》。原为张效彬所藏,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购得并修配。通高34.5cm。口径10.3cm,重4.2kg。传河南安阳出土。是商辛四年商王赏赐亚貘家族的酒器。为商纣王4年器。圆壶长颈鼓腹圈足,颈两侧有耳,连犀首提梁。盖有圈形捉手,面饰方格纹,联珠纹。原器破残,颈部兽面纹以下、圈足以上的腹部多有修配。器盖与内底各铸相同铭文四字,圈足外底有铭文8行,共42字,是现存商代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 《四祀其卣》盖与内底拓片铭文:亚貘父丁。 《四祀其卣》外底拓片铭文:乙巳,王口(曰):“尊文武帝乙,宜在邵大厅”,遘乙翌日;丙午,口(免言,二字合为一字,应该同下都为祭礼);丁未,煮;己酉,王在梌,(邲)其易(赐)贝,在四月,惟王四祀翌日。《四祀邲其壶铭》大意: ..
越王勾践剑铭
春秋《越王勾践剑铭》 鸟虫篆 湖北省博物馆藏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中,它出土时完好如新,锋刃锐利。全剑长55.6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米。此剑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十一道极细小的同心圆圈。剑柄为圆柱体,柄上缠着丝绳并刻有三道戒箍。剑格向外突出,正面用蓝色玻璃,背面用绿松石嵌出美丽的花纹。整个剑身满饰有菱形暗纹,在靠近剑格的地方刻有鸟篆体错金铭文“越王鸠潜(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剑主人“鸠浅”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考古学家称此剑为“勾践剑”。无论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这口剑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越王勾践剑铭铭文,此风格与当代之美术字相近,而与书法精神相悖,某种艺术,其对于细部的装饰夸大到了繁琐、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就意味这一路风格的穷途末路不远了..
鱼鼎匕
战国早期《鱼鼎匕》 残长18.8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鱼鼎匕》拓片铭文“曰:之司?匕,述(墜)王鱼鼎。曰:钦哉,出游水蟲,下民无智(知),参蚩(尤)命,帛(薄)命入羹,忽入忽出,毋处其所。”传二十年代山西浑源出土,曾为一代名家罗振玉收藏。匕前端圆,柄首残断。通体有错金铭文,正反两面共残存三十六字。匕为小器,有较长铭文者实为珍贵。此匕字体接近山西侯马所出盟书。此式匕在山西原平塔岗梁等地屡有出土,也可證系晋人之物。
寰盘
西周晚期 《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晚期 《盘》铭文拓片原为阮元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通高12.9cm、口径41cm、寬45.5cm,重7.96kg。平沿方唇,附耳高出器口,圈足外撇,下腹收敛。口沿下饰大小相间的重环纹,圈足饰环带纹。内底铭文103字(其中重文2)。铭文:隹(唯)廿又八年五月既望庚寅,王在周康穆宮。旦,王各(格)大(太)室,即立(位)。宰□(君页)右入門。立中廷,北郷(嚮)。史黹受(授)王令(命) 書。王乎(呼)史□(氵或)册易(錫):幺(玄)衣黹屯(純)、赤市(韨)、朱黄(衡)、□(鑾)旂、攸(鋚)勒。戈碉□、□(厚)必(柲)、彤沙(緌)。捧(拜)頡(稽)首。敢對揚天子不(丕)顯□(遐)休令(命),用乍(作)朕皇考鄭白(伯)、鄭姬寶般(盤)。其邁(萬)年子子孫孫永寳用。【资料来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25-水器(上海古籍出版社 吴镇烽编著)..
宰甫卣
宰甫卣拓片(点击放大)宰甫卣拓片反相(点击放大)
子仲姜盘
子仲姜盘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上海博物馆藏 子仲姜盘铭文 上海博物馆藏 子仲姜盘铭文拓片 上海博物馆 此盘口径45厘米,高18厘米,重12.4千克。它形体较大,器质厚重,整器风格质朴浑厚,口折沿,浅腹,圈足,圈足下置三只立体爬行猛虎,老虎身体侧面与圈足边缘相接。盘壁两侧设有一对宽厚的附耳高耸,其外侧装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有一条立体曲折角龙,龙头耸出盘沿,曲体卷尾,攀缘于盘腹之外壁,作探水状;腹壁装饰着变形兽体纹。 虎铭文记录6月初吉辛亥日,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盥洗用之盘,盘既大且好,用来祈求长寿,子子孙孙要永远实用。子仲姜盘盘内能够在平面旋转的小动物平均长度只有6.5厘米,对于春秋早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这件精美的青铜盘铭文书体工整,文字精炼简要,并且有许多用语用韵异常精妙,整篇..
中山王三器
战国时期的中山,即春秋时期的鲜虞,本是戎狄部落的一支,过去有关的史籍记载很少。1974年以来,在河北省平山县发掘出中山国重要遗址,遗址座落在平山县三汲公社东灵山和西灵山的南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以及中山王圆壶合称中山三器。“中山三器”行文流畅,文字精美,风格独特,是中国古文字的精品奇葩。铭文以中山王鼎最多,也最精美。铭文为刻款,体现了华美的书写风格。铭文章法随势附形,排列整齐。从书法上欣赏:铭文绮丽多姿,典雅飘逸。笔划一丝不苟,线条下垂,纤细劲秀,布局均匀。字型修长优美,重心偏上,体势秀逸,摇曳多姿,极富装饰趣味。文字排列参差错落,穿插自如。圆转流畅,灵动自然。是战国晚期金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从刀法上欣赏:镌刻技巧精熟,运刀如笔。线条刻划生动,多姿多彩。用刀的轻重起伏,得心应手。行刀节奏的..
柞伯簋铭
西周《柞伯簋》西周《柞伯簋铭》西周《柞伯簋铭》,1993年河南平顶山市应国墓地第242号墓出土,铭文铸于簋内底部,共8行74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柞伯簋出土于M242(中型墓葬)。与之共出的铜礼器还有鼎、簋、觯各2件,尊、爵、卣各1件。此外,还出有铜车马器、铜兵器、王器和陶器等。柞伯簋敞口,斜方唇,短颈内束,浅腹外鼓下垂,腹部一对龙首形耳下各附一垂珥,浅圈足下设一喇叭形支座。颈部饰两组八个以细雷纹作地纹的凸目夔龙纹。每组的四个夔龙纹各以一浮雕兽首为中心,对称地分列两侧;腹部饰两组以细雷纹衬地的凸目兽面纹,且在每组纹样的左右两侧配以两个相对称的夔龙纹。耳的上端饰龙首,下部两侧饰阴线C形卷云纹,整个耳部作龙口吐长舌向下内弯曲状。圈足部饰一周侧视的三角形凸目蝉纹。喇叭形支座为素面。簋内底部铸有铭文,共8行74字。通高16.5、口径17..
古金文三十品
金文,又称钟鼎文,泛指金属器物上的铭文。金文产生于商代早期,逐渐兴盛于商代中期的盤庚迁殷之後。商代的金文,早期通常仅二一个字,多者也不过四五字;晚期有多字者,但字数未过五十字。商代金文的内容较简单,或记器主之氏族,或标铸器之氏族或制作者,或述祭祀何人,或表存放地点或使用场所。这时期的金文,一般都铸在器物的内底、腹底等不引人注目之处。继商代之后的西周金文,与商代金文相较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大量的数十字的短文外,长篇巨制者已非屈指可数。其内容也已颇为复杂,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法制、礼仪、生活等各方面。西周之後的金文,经过了春秋时期的平稳沿续后,到了战国晚期终于衰落了。 御父作车登商周时期的金文,从研究商周历史的角度而论,提供了史书未载的大量资料;从研究上古语言的角度而论,展示了大量范例;从研究古文字和书法的角度而..
昶仲无龙匕
春秋时期 《昶仲无龙匕》 《昶仲无龙匕》拓片《商周彞器通考》云:与昶仲无龙鬲同出河南。桃叶形匙,扁平柄。内壁铸铭文4字。铭文:昶中(仲)无龙【资料来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13-食器(上海古籍出版社 吴镇烽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