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悬物示廉录
受珠枉法──收受贵重物品,违法为他人办事─历朝历代都被视作重大违法行为,所以古代官员,特别是为政清廉者,对此都十分谨慎。那时没有如同今天反贪局之类的机构,供收到贿赂的人前去举报、说清楚,于是人们想出一个办法来:悬物示廉。 历史上第一个这么做、开悬物示廉之滥觞的,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事见《后汉书》卷三十一《羊续传》: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的官员,于..
文人的殉节:什么才值得中国人为之共赴生死
王朝迅速地不得人心,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中国历代王朝,在其画上句号时,总有遗老孤忠、文人学士等为之身殉,演出一番壮烈。但在清朝,反响实在寂寥。按道理,这样一个统治中国近300年的异族王朝,在其谢幕之时,总该有几位运筹帷幄的决策之士,执掌国政的机枢之流与国同难才是。但翻遍历史,却不见一个王爷或大臣为之上吊服毒,抹脖自尽;没有一个都督或总兵为之举枪自杀,饮弹身亡。《清史稿》最后一章《忠义十》里记录的,也只有直隶青县诸生张传..
“载舟覆舟论”谬误:将社稷归于君王与百姓无关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都取决于其人民在两个层面上的政治认同:其一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即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其二是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对政治体制的拥护,而且是从根本上认识到国家的政治制度保护我的根本权利,因而代表了我的根本利益。 显然,一个国家中人民的两个认同感越强烈,政治稳定性就越高。在这样的国家里,尽管可以有经济低迷、高失业率、高犯罪率、贫富差距悬殊、官员贪腐、效..
古人谈婚姻:“婚”通“昏”大有深意
古人谈到婚姻时,婚字常常写成昏字,初时误以为婚昏二字通用,其实有深意。 古人对婚姻一词有多种解释: 其一,指嫁娶的仪式说。如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婚字称:礼,娶妇以昏时……故曰婚。汉代郑玄解释道:婚姻之道,调嫁娶之礼。唐代孔颖达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古代社会特别重视婚姻仪式,认为一桩婚姻如果没有举行婚姻仪式,就不算合法婚姻。 其二,婚姻是指夫妻的称谓。郑玄说:婿曰婚,妻曰姻。 其三,认为婚姻是就姻亲..
是个性的张扬还是人性的扭曲:晚明纵欲主义思潮反思
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比,不论是在规模、广度还是深度上,晚明社会思潮都无法与之相比拟。不过两者具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即都热烈关注尘世中的个人,都鼓吹人性自由,崇尚个性解放,都积极追求现世生活的享乐。但除此之外,文艺复兴还高举理性与科学的旗帜,强调知识的重要,强调人的价值和能动性,赞美人的力量和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正如弗洛姆所说,中世纪后期"强调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趋势日益发展" ,同时还试图构建新的社会规范。而这..
“做官发财”为何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传统?
1916年,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陈独秀在《新青年》中以犀利笔触写道: 充满吾人之神经,填塞吾人之骨髓,虽尸解魂消,焚其骨,扬其灰,用显微镜点点验之,皆各有‘做官发财’四大字。做官以张其威,发财以逞其欲。一若做官发财为人生唯一之目的。人间种种善行,凡不利此目的者,一切牺牲之而无所顾惜;人间 种种罪恶,凡有利此目的者,一切奉行之而无所忌惮。 陈独秀以民众启蒙为己任,对国人做官发财的意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指出,此等..
论唐朝传奇中侠客形象的演变
20世纪下半叶至今,武侠题材小说的创作极度繁荣,蔚为大观。如果考察它在小说史上的源流,则必定追溯到唐传奇。唐人始有意为小说,文采与意想皆有可观[1],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座高峰,而豪侠正是唐传奇三大表现题材之一①。中晚唐时期士人对豪侠题材产生浓厚兴趣,塑造了一大批各具风姿的豪侠形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并对后世的武侠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传奇中的豪侠其实有它的历史渊源,并非全凭空想捏造而来。不过同历史上的游侠相比,唐传..
揭秘第三种人妖:时男时女的两性人
古人眼中,最强悍的两性人则是能够时男时女。 女子化男在古代,对家庭来说,往往是一件喜事,比如上面提到的叶天士的故事。毕竟男尊女卑是一种社会常态,而且也增加了一个劳动力,古人特别看重,所以出现这种事情,人们甚至会将其归结为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比如《仁恕堂笔记》就记载: 庄浪红尘驿军庄姓者,有妇而寡,仅生一女,已许字人矣。至十二岁,忽变为男子。里中人咸云:驿卒之妻贫能立节,天盖不欲斩庄氏之嗣也。 又有《醉茶志怪》上说: ..
反思国民性:中国人何以独具“武侠癖”
江湖性格成为一面面镜子,印证江湖文化沉淀之深厚,武侠癖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崇拜武侠闻名于世,不仅武侠书报畅销海内外,武侠背景的功夫电影更打入了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要理解中国人何以偏爱武侠,人人都想做老大,一切还须从江湖说起。没有江湖化,便没有武侠崇拜。 有一种浅显的解释,说武侠是中国文化的英雄。此言差矣,武侠只是枭雄,不是英雄。英雄何指?譬如孙武、吴起、霍去病、卫青、岳飞、戚继光、文天祥、林则徐,他们是拿俸禄的。这很..
历代皇帝爱攀龙始于黄帝 秦始皇被称为“祖龙”
人们说中国是龙的故乡,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说中国文化是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龙年伊始谈龙及龙文化,不仅是饶有兴味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1 龙起源众说纷纭 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自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天,龙,这一神圣怪异的动物神,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漫长而复杂的文化发展历程。 龙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说龙是人们将蛇、马、河马、..
历史上真实的天地会
18世纪的中国,外表看起来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和谐社会。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所谓的盛世下,史无前例的人口爆炸和商业扩展渐渐引致一个游民社会诞生。帝国的城镇到处是四处游荡的陌生人。他们纷纷投入山堂,藉此呼朋引类,互援互助,一个江湖由此成形。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皇帝接到了一份奏折。 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奏请,他要亲自赴台湾镇压新近发生的民变。之前,闽浙总督已经调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率三千人马渡海平乱。此时,乾隆已经平定大小金川..
世界上误传的32个谣言
有很多人被骗了也不知道,但是这个谎言却很简单,你也没懂得。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全世界疯传的32条谣言,看看你被骗了多少? 01、小时候看课本说月球上能看到长城 mdash;mdash;事实上如同人从50米外的距离看一根头发丝。。。 02、几个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同志和苹果的故事 mdash;mdash; 关于牛顿和他的苹果是伏尔泰编的,据说他是听牛顿的侄女说的,当然牛顿的所有手稿里没提到那只苹果。 达芬奇小朋友和鸡蛋的故事 mdash;mdash;达芬奇和爱因斯坦..
后羿射日故事
后羿生得方面、大耳、长身、猿臂,而左臂似乎更长一些,天生神力,善于射箭。而由于这些先天优势,后羿的一声有2间最有名是事情:后羿射九日和推翻太康的统治。 后羿 据说,原来天上有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传说是天帝的十个儿子,平常兄弟按日轮值,偶然一时兴起,同时出现在天空,于是烈日炎炎。禾苗尽枯,土地龟裂,疫疠流行,田间没有收成,百姓嗷嗷待哺。后羿于是弯弓搭箭,一连射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九个太阳,只留下癸一个,..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分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东晋时期,祝英台美丽聪颖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求学途中邂逅了梁山伯,二人义结金兰,同窗苦读三年,情深似海,祝英台的父亲催促她回家。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谎称家中九妹,愿替山伯作媒,..
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三大阎王
关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阎罗王,有四位之说和三人之说,四人指的是范仲淹、包拯、韩擒虎和寇准;三人指的是范仲淹、包青天、寇准。那么为什么称这几个人是阎王呢? 阎王,是阎罗王的简称,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是管理地狱的魔王。阎王是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而且,阎罗王在百姓心中很有威信,在农耕社会,阎王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正直刚毅而铁面无私的 北宋名相范仲淹。范仲淹生前为官清廉,为百姓所称道,在其死后,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mdash;mdash;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