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现代化变迁
一、南京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之变迁 1. 发生期(1912—1927) 1912年10月17日,北洋政府颁布《中央行政官官俸法》。根据其规定,官吏的俸给用货币来支付,一般按月计算,称为月俸,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按年计算,称为年俸。将文官分为两类,一类为行政官,另一类技术官。每一类文官按官等又分为简任、荐任和委任三等,每一官等则又分若干级别。官吏的俸给则根据其类别、官等、级别来确定。在行政官官俸中,简任分三级,分别为600、500、400元;荐任分..
中国古人的花馔习俗文化
鲜花,餐风饮露,汲日月精华,除观赏之外,还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馐佳肴。自古以来,食用鲜花的记载史不绝书,代不乏人。< 以花为美食,在我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在说明诗人品性高洁之外,也间接反映战国末期已见食用花卉的端倪。汉武帝时,宫中每到重阳必饮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
晚清新政与中国知识界知识体系的转换
自晚清以来,中国知识界的知识体系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今天在校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与晚清新教育兴起前的传统教育相比,已截然不同。一百多年来知识体系的变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值得学人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这一变革的真正发端,当数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期间。 一、传统中国知识人知识体系的特点 何谓传统中国人的知识体系?这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它与一些学者所讨论的学术体系、学术分科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完全..
中国近百年农村建设的历史逻辑
农村是整个社会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这个社会的运行和变迁。中国的现代化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建设新农村,如何使农民成为新型农民。2006年党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全面启动。但是,农村建设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它是过去100年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延伸。近100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民国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知识分子的推动下进行的乡村改造运动..
废除科举与清末社会现代化
晚清以降,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西学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中国知识界开始深刻反思科举制度的弊端,改革科举、兴办学堂的呼声日益高涨。1905年9月,清廷下诏,自丙午科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自此,实行长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废止。 在中国传统社会,科举制度是历代王朝的抡才大典,其影响扩及教育、选举、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习俗、心理等层面。因此,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早期现代进程的影响不可小视。 ..
学者称孔子并未鼓吹极端忠君:他只忠于自己良知
对孔子了解不深的人,往往以为孔子是极端忠君思想的提倡者。事实呢,恰恰相反。 忠这个字,在《论语》里,并不包含后世的那个愚忠的意思。《论语》中,涉及到忠的有十几条,主要是两个意思:一是指对朋友或一般人际交往之间的诚信和尽责;一是指在政府机关任职时忠于职守。 在孔子看来,作为一个担当道义的士,还不仅要忠于职守。当他仕的时候,是要行其义(子路语)的,一旦自己所行之义和君主相冲突,那是要舍君取义的。所以,当子路问如何侍奉君主的..
千年病灶:中国人的奴性是怎么形成的?
国民劣根性问题是五四知识分子们率先提出的。谈及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鲁迅。其实不唯鲁迅,这是那时诸多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叹息无奈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热忱于启蒙者有之,而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激抨绝不亚于鲁迅。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伊始曾公开发表厉言:凡1919 年以前出生者当死,唯1919 年后出生者应生!何出此言?针对国民劣根性耳。当然,他指的不是肉体生命,而是思想生命、精神生命。蔡元培、胡适也是..
明朝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
现代灾害学认为,灾害是指由自然的或社会的原因造成的妨碍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性事件。[1](P18)显然,从概念可以看出,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一方面它们不仅是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另一方面其影响和后果也是社会性的,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明代自然灾害的概况 明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朝代。邓云特先生曾言:明代共历二百七十六年,而灾害之烦,则竟达一千零十一次之多,是诚旷古未有之记录..
明朝进士登科录的版式、结构及体例
作为科举考试的实物例证,明代进士登科录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及明史的重要原始文献。早在1969年,台北学生书局就把台湾中央图书馆及原北平图书馆所藏共六十余种明代各类登科录影印成《明代登科录汇编》一书。2006年,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由宁波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必将给明代科举制度史和明史的研究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版式 明代进士登科录的版式相对较为固定。从上海图书馆、王重民《中国善..
明清中国科技未获突破原因:教廷反对传授科学
中国的情形在开始时和西方有点儿相像。宋代理学家程颐和朱熹重视格物致知,即钻研万物来找寻它们的道理法则,然后总结成为原理知识,而所谓万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24。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里,便对朱熹等宋代理学家在自然科学上的贡献予以了肯定25。换言之,中国同样也有自然哲学,它和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自然哲学没有像欧洲的那样,在16、17世纪开始偏重实验方法和数学26。 ..
明朝军事活动与关羽信仰传播
宋元时期关羽信仰逐渐形成①,但到明代关羽信仰才真正普及开来。明万历年间,已是天下神祠香火之盛莫过于关壮缪,而其威灵感应,载诸传记及耳目所见闻者,皆灼有的据,非幻也,并成为家祠户祷、凡妇人女子所必知的对象,位列当时的四大正神之首。②与内地关庙的修建以官府和普通百姓为主体不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海外等关羽信仰氛围不是十分浓厚的地方,卫所军人成为关羽信仰和关庙修建不可或缺的主体。可以说,明代的关羽信仰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从..
汉朝和罗马东西辉映
哪些方面难做比较 把汉和罗马两个不同的文明放在一起展览,这在咱们国家还是第一次。把两个文明做比较是很难的。在谈到两国文明比较之前,有一些事情应该说清楚。有种观点是,丝绸之路的两端是汉和罗马,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的,在中国古代的文献里从来没有出现这个名称。直到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在地图上还只是一条虚线。据唐朝《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的说法是根据马粪或枯骨作为路标,然后进行九死一..
元朝各民族的姓氏来源与变化
中国姓氏的起源很早,从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到汉代我国姓氏体系基本确定,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姓氏已变得枝繁叶茂。据《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氏5327个,双字姓氏4329个,三字姓氏1615个,四字姓氏569个,五字姓氏96个,六字姓氏22个,七字姓氏7个,八字姓氏3个,九字姓氏1个。在中国历史上,姓氏不断发生变化,古老的姓氏消失,新的姓氏出现。追溯考察姓氏的历史来源和变..
元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
全真道、玄教在元朝发展原因比较分析
全真教与玄教在元代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势头之劲,是其他道派所不可比拟的。考察其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看出它们的命运是随着统治者的喜好而不同的。 首先来比较分析二教的相同之处: 一、时代背景相似 全真教、玄教的发展都处于蒙古势力逐渐扩张的时期。全真教处于金、南宋与蒙古三朝鼎立之时,北方处于兵火交炽地带,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时很多儒士纷纷加入全真教,给全真教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也使得全真教在人民..
从宋明时期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
从文化形态上来说,宋代是中国历史近世的开端。(注: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的近世》一文中详细论证了中国历史自宋代始向近世转变的事实,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7月版,第一卷。)自宋代始,中国文化开始了从农业形态向工商业形态转变的历史进程。明代中后期,这种进程开始加快。从家庭经济的经营管理上探讨中国文化的转型,可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家庭经济活动既反映了文化的器物层面的情况,又反映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