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玩具赏析-泥玩具的发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无疑留给了我们这些后人一笔庞大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故事,为玩具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当然我们现在所谓的中国民间玩具或者中国传统玩具,和我们祖先的理解就大不一样了。 中国民间玩具以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广阔和品种丰富著称于世,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发挥..
过年禁忌知识汇总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这个时候也是人们一年中最能闲下来的时候。现代人对于很多传统的过年习俗知道的很少,过年的禁忌很多人也不了解。其实,过年时候禁忌也特别多。但并不是迷信,而是人们为了求得吉祥平安的古老习俗。过年日常语言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
为什么古人喜欢三寸金莲?
缠足自始至终都代表性意识的自然存在。《中国艳情》一书的作者高罗佩在书中也说过:小脚是女性性感的中心,在中国人的性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脚在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更早时就有古人探索和实践过。在古人们的审美观里,三寸金莲是很性感的,能够激发他们的性欲。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缠足与造淫具何异?千百年来,三寸金莲与中国人性生活,都有着不一般的关系。古人对三寸金莲的痴迷让现代人惊叹。 三寸金莲是缠足给缠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审美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每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都会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在该民族的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中得到解释和证明。泰勒对文化所作的权威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 1 ] ,审美作为一种能力和习惯,自然也应当与知识、信仰、道德、习俗等文化要素联..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
了解一种文化的主导思想方式与了解这种文化的时间观有内在关联。这不仅仅是马丁・海德格尔(M. Heidegger, 1889-1976)的看法的一种延伸,而且可以在另外一些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家(比如尼采、柏格森、胡塞尔等等)那里找到这样那样的支持。按照这个思路,要比较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就需要知晓它所包含的时间观。这个问题到目前这止似乎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中世纪以来,西方人对时间的最主要两种看法,一是末世论(目的论)的,二是物理..
西汉中后期的思想学术特点
西汉思想界一个最大的背景,乃是改造了的儒学成为汉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初始时期的关键在于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之举措,然而这一举措的本意是否就是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又是否真正起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却是需要讨论的。 一 钱穆在考察博士制度的衍变时指出:古代学术分野,莫大于王官与家言之别hellip;hellip;王官学掌于史,百家言主于诸子,诸子百家之势盛而上浮,乃与王官之史割席而分尊,..
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
本文试图从乡土社会而不是从思想家的作品中寻求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本文认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的传统社会相比,传统中国的小共同体性更弱,但这非因个性发达、而是因大共同体性亢进所致。它与法家或儒表法里的传统相连,形成一系列伪现代化现象。小共同体本位的西方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起步时曾经过公民与王权的联盟阶段,而中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
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而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的万物一体论,则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 我们的祖先在商周之际就开始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和阐发。注重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协调,即天人合一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儒家经典《周易》有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妇夫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
春节晚会这道菜真的馊了?
有人说,春节晚会已经成为中国娱乐文化的一大品牌,成了中国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道除夕大餐,甚至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也有人说,春节晚会年年搞,年年都是老一套,食之无味,劳命丧财,不如完全推倒重新打造――这对立的声音,几年前就不绝于耳。 而今年,后一种说法的支持率似乎越来越高。尽管今年的春节晚会连贯、热闹、喜庆,但看过就忘,没有一个节目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晚会播出的当晚,互联网上也不时响起骂声..
揭秘古代中国四大民间风俗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件卖身执照,原文是这样的: 立执照:婚书人刘门杨氏,因丈夫亡故,并无家业、儿女,无依无靠,度日难过,亲朋无有,每日哭哭啼啼,家人可叹,因此自托冰人自卖自身,情愿卖与周凤喜身旁为妻,度日远年,三造说允同家言明,做身价钱壹佰伍拾元正,当交不欠,笔下交足,自交价后,永不反悔,此系两家情愿,若有反悔者,有冰人执照为证。 媒人:李德功、老金太太,宣统元年九月十二日 杨氏 代字赵青山。 这里所说的冰人就是媒人,..
揭秘中国古代的“内衣风云”
中国汉以前,女人腰部以下,是没衣服可穿的,直到汉朝,才间或穿上开裆裤 文明发展至21世纪,源远流长的文化内蕴,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以此而形成种种习惯和常识,我们都坦然接受,很少去问为什么,以为人生当如此。以至我们若回头观望历史,觑见某些生活细节,难免会驻足凝视片刻,先是迷惑,既而粲然。比如,内裤的历史。 中国汉以前,女人腰部以下,是没衣服可穿的,直到汉朝,才间或穿上开裆裤。所谓裤,其实只有两只裤管,裹住腿,目的..
细数龙文化来龙去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的记载和研究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龙的描述和记载,而中国考古发现中的龙,不仅揭开了龙的神秘面纱,展示了龙的实物形象,而且为解决学界十分关注的龙的起源、龙与中国文明的形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在距今8000—3000年间的中国史前和夏商时期,无论是长江、黄河流域还是北方的其他地区,都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龙形象发现。 中国最早的龙发现于距今8000年的辽宁阜新查..
清初文化流入对东北地域文化开发的贡献
文化流人,是清代从中原流入东北为官吏或士子、掌握有较高文化或某些专长的人。因其原有的地位和特长,他们在流放地或者被聘用从事某些文化活动,或者自由从事某些文化教育职业,多半受到当地人的礼遇和尊重。文化流人不仅开拓了北疆文化新风,而且在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清初,随着文化流人不断被放逐到东北,这里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当时以函可和冰天诗社、吴兆骞和七子之会为代表的文化流人,面对凄苦的边..
明朝饮食思想与文化思潮
中国文人的治学富有通晓人文、社会、政治和历史知识的传统,对于科学技术却少有涉猎。不论是先秦儒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轻视工艺、技巧和货殖的倾向,但对于饮食却是一个例外。在这操作性很强的知识领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骚人墨客,都乐于精研此道,撰写笔记或食单,以美食著述传于后世。许多经典名著如《周礼》、《礼记》、《论语》、《吕氏春秋》、《黄帝内经》等都为饮食留下至为重要的篇章,所以中国不仅以烹饪..
揭秘教育大跃进:大学教材最快十天一本
大跃进是国人在20世纪继义和团之后,鼓捣出来的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就当时而言,的确是充分地发挥了国人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人们说话做事的胆量,似乎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来就没这么大过。大跃进很热闹,内容也挺多,人们一般记得比较牢的是人民公社、大炼钢铁、亩产万斤乃至几十上百万斤、公共食堂和吃饭不要钱。人们回想起来,似乎也就是搭炉子炼钢,上街轰麻雀。其实,在那时,有关高等教育自身的跃进也是同样不让他人专美于前,跟土高炉炼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