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
商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 河南安阳出土 高32.2cm,宽19.8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局部)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正面拓片(点击放大)祭祀狩猎涂朱牛骨正面拓片局部(点击放大)祭祀狩猎涂朱牛骨背面(点击放大)祭祀狩猎涂朱牛骨背面拓片(点击放大)商朝时期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长32.2厘米、宽19.8厘米这是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骨版正面刻辞4条,背面2条,共160余字,字内填朱。正面第一条记载商王武丁宾祭仲丁;第二条记狩猎时子□堕车;第三条记子□死;第四条是子寅用羌人十,举行宜祭。背面记载天象情况,这片刻辞保存完整,对研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价值甚高。 选自《中国美术全集》..
商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拓片(点击放大)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商朝后期长27.3厘米、宽3.8厘米释文:壬午,王田于麥彔(麓),隻(獲)商戠(異)兕,王易(錫)宰丰,[宀帚](寢)小[矢旨]兄(貺),才(在)五月,隹(唯)王六祀肜日。这是刻于商王帝乙或帝辛六年的一块记事肋骨。一面刻有文字,记载帝辛将猎获的犀牛赏赐宰丰之事,另一面刻兽面、蝉纹和虺龙纹,并嵌有绿松石。殷墟遗址中出土15万片以上甲骨,是中国目前最早的文献档案材料,它的内容涉及商代社会各个领域,有关于社会和国家结构的,如奴隶和平民、奴隶主和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方域贡纳;有关于经济生产的,如农业、畜牧、渔猎、手工业、商业、交通;有关于科学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如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生育、鬼神崇拜、祭祀、吉凶梦幻、卜法、文字..
商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正面)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大型涂朱牛骨刻辞(背面)大型涂朱牛骨刻辞(正面局部)大型涂朱牛骨刻辞(正面拓本)商朝时期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长22.5厘米、宽19厘米牛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字口内涂朱,内容是关于北方部族入侵,王命诸侯、田猎和天象等。 本版资料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应该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给药店为药村。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肯定了它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轰动了学术界。复经刘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