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伯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晋玄学家、训诂学家。韩伯幼年家中贫困,大寒时节。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长大后清静平和善于思辩,用心于文艺。其舅殷浩称赞他能自定位置,显然是个超群的人才。颖川人庾稣名重当时,常赞美并敬重韩伯。后举秀才,征召任职皆不就任。晋简文帝在藩镇时,引为谈客,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朝任侍中。后改任丹杨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病重后朝廷改任为太常,还未就任便已去世,时年四十九岁。
顾众
顾众(274年—346年)字长始,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晋大臣,东吴偏将军顾悌之孙,骠骑将军顾荣的族弟。历官参军、从事郎中、义兴太守、封鄱阳县伯,拜丹杨尹,累迁尚书仆射。曾在苏峻之乱中领导东方义军抵抗苏峻叛军的进攻,永和二年去世,时年73岁。东晋朝廷追赠其为光禄大夫,谥曰靖。(概述图片来源)
顾荣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吴丞相顾雍之孙。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弱冠即仕于孙吴,吴亡后,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洛阳三俊”。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辟为王侯僚属。惠帝征为散骑常侍,后为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司马睿但凡有谋划,都与顾荣商议。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官,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改称晋王,追封公爵。《隋书·经籍志》收录有《顾荣集》,已佚。()
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被追封为闻喜伯,元顺帝时被追封为灵应侯。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
顾恺之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和
顾和(288年―351年),字君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侍中顾众族子,晋朝官员。初为王导所赏识,后多次升迁至司徒左曹掾、主簿、司徒掾。太宁初年,迁任太子舍人、车骑参军、护军长史等,所任职务都很著称。迁任散骑侍郎、尚书吏部。永和七年(351年),顾和因病辞职,拜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尚书令如旧。同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侍中、司空,谥号穆。
葛洪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
弓蚝
苟晞
苟晞(?-311年),字道将,河内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修武县)人。西晋末年名将,官至大将军、太子太傅、录尚书事,东平郡公。精通兵法,时人比之韩信、白起。在八王之乱中,先后投靠多王,战败汲桑、吕朗、刘根、公师藩、石勒等,威名甚盛,人称“屠伯”。后被石勒击败被俘,不久后即被杀。
高云
1956年11月出生於南京。1982年毕业於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曾任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江苏画刊》主编,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现为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兼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员,全国美术馆学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