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画像
张果老
八仙中年龄最大的神仙

张果老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在汉族民间有广泛影响,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张果老(张果),本为邢州广宗的道人,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其思想主要以《道德经》、《妙真经》、《黄庭经》、《参同契》为主,是唐朝有名的炼丹家,养生家,还是个哲学家。“据记载,张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张果,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相传他久隐山西中条山。往来晋汾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

中文名
张果
别名
广宗道人 通玄先生 银青光禄大夫
国籍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
出生日期
隋文帝年间
逝世日期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职业
神仙
信仰
道教
代表作品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决》、《气诀》、《阴符经太无传》 《果老星宗》十一部书
坐骑
毛驴
修行法门
内外丹兼修 性命双修
修炼地
中条山,恒山
身份
八仙之一
性别

人物原型

著名炼丹家张果,作为八仙之一,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然而,历史上的确有张果老其人,他是八仙中仅有的两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之一,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张果老神话,他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明皇杂录》,生平又见于《大唐新语》卷10,《新唐书·张果传》基本取材于此。盛行于唐代,拓展和完善于宋元。大约生活在七世纪至八世纪中期,生平不详。他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记述丹砂的产地、形状、性质都非常详细,其中提到用“汞一斤,硫黄三两”制成紫砂,其内容与陈少微《九还金丹妙诀》相类似。这里汞、硫两物的重量比为100∶19。而根据丹砂(硫化汞,HgS)的组成计算,汞、硫重量比是100∶16。陈张二人把硫磺的量加多,是因为硫磺容易燃烧而遭到损失的缘故,这是很有道理的,说明当时制造丹砂确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历史传说

通玄先生说

据张果老自称,他是帝尧时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岁。他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

唐太宗、高宗闻其名召之,皆不去。后来,武则天又派人去请他,不得已,他跟着使臣上了路。当走到一名叫“妒女庙”的地方时,又假装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会儿,尸体也腐烂了。使臣只好如实向武则天报告。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听人报告说张果老没有死,便派使臣裴晤去中条山请他。裴晤见张果老齿落发白,很不起眼,有点看不起他。张果老见状,便又来了个气绝身死,吓得裴晤赶紧焚香相求,张果老这才苏醒过来,但仍不肯进宫。唐玄宗闻奏后,认为裴晤办事不中用,又命中书舍人徐峤带玺书相请。

张果老进宫,唐玄宗问他:“先生得道者也,何故齿发衰朽如此?”张果老回答:“我是齿落发落发稀时得的道,只好这副样子。今陛下见问,不如把齿发尽去了更好。”说罢,把自己的头发拔了个精光,又将牙齿敲掉。唐玄宗忙说:“先生何故如此?且去歇息。”但一会儿,张果老又走了出来,面貌大变,“青鬓皓齿,愈于壮年”,唐玄宗十分惊奇。

唐玄宗十分佩服张果老,就授他“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唐玄宗还有个好道的妹妹,叫玉真公主,唐玄宗就想把她嫁给张果老。不料,张果老却坚持不受,还唱道:“娶妇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后掏出纸驴,吹气成形,倒骑驴背走了。

此后,张果老云游四方,敲打着渔鼓简扳,在汉族民间传唱道情,劝化世人。于是,人们便将张果老说成唱道情的祖师爷了。所谓道情,源于唐代的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恩想。明清流传甚广。题材也更广泛,在各地同汉族民间歌谣结合而发展成多种曲艺如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湖北渔鼓、山东渔鼓、四川竹琴等。

著名四方碑传说

北宋乾德四年隆冬,张果老应铁拐李之邀在重庆江津石笋山聚会,骑驴回归途中在一山坳处见一行乞母女在路边依偎,乞妇约40来岁蓬头垢面气息奄奄,女孩约8龄上下,女孩趴在即将冻死的母亲身上哭泣,情景异常悲惨,正在这时一个弹棉絮的老汉经过,见此惨状立即过去将自己刚刚为别人弹好的新棉絮覆盖在乞妇身上并拿出自己的食物给乞妇母女食用,张果老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他立即下驴走上前去倾囊救济并为乞妇施药治病直到乞妇回暖病愈。

张果老转身问弹棉絮的老汉:兄弟高姓?此番善举感天动地啊!,老汉回答道:小老儿姓崔,家就在对面,此乃小事见者当应为之,张果老见老汉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出此番质朴的话语更加佩服!他拿出拐杖就地将大石劈成一块巨型方柱,将所见所闻写于石柱四方之上,歌颂老汉之功德,以此告诫乡里,要学习老汉的善举!在离开时张果老对老汉说道,你做手艺太清苦了,我要给你子孙一座金山,要让你的子孙用这座金山普济乡里带动一方人,

以后你的子孙中有用多个金字命名的人就是该人。但是不要刻意而为。张果老将石碑立于该处,给了乞妇母女很多钱便骑驴离去,这块碑因为四面刻字而被人称为“四方碑”老汉目送骑驴远去的张果老知道遇见神仙,回思老汉的话语想来想去就不知道什么字用的“金”字最多,既然神仙都说了随缘就不要刻意去思索了,看我崔氏家族的子孙以后谁的名字能撞上就是他的造化吧。后来据人们分析如同金山用金子最多的当属“鑫”字,那老汉的后代如果有叫“崔鑫”的就应当应验张果老的传说,就著名学者华轩居士考证,江津石笋山下的确有四方碑的地名存在,至于在四方碑一带有没有出现叫崔鑫的富豪却无从考证。

偷吃参汤说

蔡里山坡上有一古庙,很久之前,庙中有一老僧带着三个和尚。最小的和尚叫张果老,除侍候老僧外,还干劈柴、担水等杂活。一天晚上,张果老挑满缸水,至次日,一滴未用,缸水竟然全无。老僧责骂其偷懒。张果老不知其因,只得重新挑满缸水。第二天,缸水又不用而尽,老僧气怒,将其痛打一顿。张果老甚感委屈,心中诧异,决心弄个水落石出。晚上,又挑满缸水,藏于暗处窥视。半夜时分,忽从庙外跑进两个白胖光腚小孩,来至缸前,头伸进缸中喝水。张果老上前捉拿,转瞬却不见了。果老便把所见情景如实告知老僧。老僧命张果老仍把缸水挑满,不要声张。晚上,老僧拿根钢针,纫上长长的绒线,和果老藏于水缸不远的暗处。不久,果然两个光腚小孩又来缸边喝水。老僧乘他们头伸进缸中之时,跑上前去,把钢针扎进小孩腚上,只听“哇”的一声尖叫,小孩又不见了。老僧和果老顺着绒线查找,至庙外墙角处,红线入地。老僧令果老拿来铁锹挖掘,结果挖出两个形似人体的东西来。老僧知是人参,令果老烧火煮熟,并告知不准品尝。

张果老把挖出之物放于锅中,生火煮了一会儿,香气扑鼻,果老馋口流涎,忍耐不得,便捞出品尝,味道鲜美。果老仍馋涎不止,索性取出吃个精光。果老畏老僧责怪痛打,想逃走了事。出庙门,见树上拴一头毛驴,回头把锅中所剩汤水取出给驴喝了,然后骑上驴背,朝东逃去。为怕老僧前来追赶,便倒骑毛驴往后观望。后人说,张果老食仙参已成仙人,毛驴喝了汤水也成为神驴,从此果老骑着毛驴遨游四海去了。

敕封仙人记

仙翁张姓果名,邢州广宗人也,隐于襄阳条山,常往来邢洺间。昔人传其乘一白驴,日行千万里,修则叠之,置巾箱中,其厚如纸。乘则以水喷之,如故。初邢州西北三十里许有山,翁常游玩,见内有溜射之水出,又见有云梦山下左右居民苦水,翁一指,顾井泉益涌,一方永赖,因名井曰“指圣”。一夕曾至赵州过桥,问土人曰:桥可渡否?众人大笑曰:此桥车马犀象走如无物,奚难一驴?翁至桥,桥即动摇,再步即解散矣!至今帽迹蹄痕犹在。开元二十三年,神益显著,玄宗闻之,遣通士舍人裴晤驰馹迎之,肩舆入宫,果试仙术,殊不能穷,日加礼遇。时有道士叶法善者,亦多知之,玄宗曰:果何人也?法善对曰:混沌未分,即有果之神也。玄宗曰:果信神已随南行,果化云而去。遂降旨封其山为仙翁山,建一观为栖霞观,立庙祭祀,至今香火不绝。又为本住持道人置焚田三顷,北至圣井,地一十五亩,井东地一十亩,打驴岭地五十亩,东南至小孤山,西南至百花山,西北至龙门峡,东北至山,四至为界附焉。道士叶法善门人李山童主其祀焉! 

以上原文出自邢台市张果老山上的唐代开元二十三年的古碑刻记载,邢台县志有记。

唐玄宗数次召见他,求长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见到张果老老态龙钟。就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 」张果老说:「衰朽之岁,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依慿,所以才变成这个样子,实在令人羞愧。不过今天如果把这些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出来吗 ? 」于是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有点害怕,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一会而张果老回殿,果然容颜一新,青鬓皓齿。于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相拜偈,求教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他拒绝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张果只得进京。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儿?”居然对面而看不见。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猎,捕获一头大鹿,此鹿与寻常的鹿相比,稍有差异。厨师刚要开刀宰鹿,张果老看见了,就连忙阻止,说「这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把它放生了。」玄宗说:「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时迁境异,你这么知道他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 ? 」张果老说:「武帝放生时,用铜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标志。」于是玄宗命人查检。果然有一个二吋大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 ? 已经有多少年了 ? 」张果老说:「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无误。

张果老回山后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为他建「栖霞观」。

倒骑毛驴说

张果老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便是他的坐骑和他的骑法,他骑的是一匹纸驴,而且是面朝后,倒骑在驴背上。此驴非同普通的驴,它能“日行数万里”,休息时,还可以将驴折叠起来,放入口袋里,若需要时,“则以冰噀之,还成驴矣。”,此驴更可以飘洋过海,真是无所不能。古时有诗赞张果老:

举世多少人,

无如这老汉;

不是倒骑驴,

万事回头看。

人物疑问

张果老何许人也

张果老是哪里人,并不为人熟知,这主要是因为最早记载张果老的《旧唐书》《新唐书》两部史志中均未有明确的籍贯,前者说其“不知何许人”,后者说“晦乡里”,而唯一确切记载的是“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 这就在其籍贯问题上给后人留下了想像、猜测和推断的极大空间。谁不想沾仙人的光呢?张果老久隐的中条山位于山西永济市东南,东太行,西华岳,说他是永济人或长治人都可以理解。而其他仙迹地,也同样如此。河北省邢台市有个五峰山,也叫五老山,据说其山有石碑记载,“广宗道人张果,在此修行成为八仙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敕封张果老为仙翁,改五峰山为仙翁山,并建一座栖霞观,将一山洞改为仙翁洞,成了明代以来邢台八景之一;张果老仙迹地的另一处甘肃两当县,也说是张果老是两当人,且似乎有更多的理由和更有说服力的佐证——《全唐诗》第二十四卷,有张果老《题登真洞》诗一首(诗曰:修成金骨炼归真,洞琐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条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经尘),诗附小传不仅有“张果两当人”之说。两当县东15公里处,进入神秘的山峦,此处不仅有奇特的高原岩溶地貌,而且有幽深莫测的原始森林,在山的半悬空似的剑峰危崖上躺卧着一个数百米深的洞穴,此洞就是张果老修仙得道的“登真洞”。据说此洞来之不易,是北宋时两当邑书吏崔明远率民众,为感神惠乡里,福泽百姓,特赴京请命,才使宋王朝皇封“登真洞”的。张果老也被封为“冲妙真人”。这不难看出两当人对张果老有虔诚的崇拜。

其实,从可考的史学角度研究,张果老的籍贯是确切而清晰的,即河北广宗张固寨村人。

邢台市张果老山上的唐代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仙翁张姓果名,邢州广宗人也(全文在下文“敕封仙人记”栏中),张果老本名张果,老乃后人对其尊称,如孔丘之孔子、墨翟之墨子者,子乃对其尊称一样。广宗县张果寨村至今保存有张果老墓、张果老井等历史遗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据当地地方志记载,该村本名张固寨,自从出了仙人张果老后便又名张果寨,该村还流传着众多关于张果老成仙前后的传说,如张果老韭菜畦等,但因洪水泛滥等原因,至今张果老韭菜畦已不存在,故居也已毁坏,不过张果老墓和张果老井依然是张果老故居的铁证,再加上唐开元年间的记载(须知,唐开元年间张果老还健在,所以可信度可以说毋庸置疑)。当然关于张果老的籍贯还有山西交城说和甘肃两当说,但其记载无非是明朝地方志甚至是诗歌,地方志尚可信,诗歌我们应当存疑,不过,关于地方志的记载,除了山西交城地方志外,《顺德府志》和《广宗县志》也有记载说其为广宗人,但毕竟相去唐开元年间较远,张果老山上的唐开元二十三年古碑记载当是最有力的史料证明,广宗县张果寨村的古迹则是张果老籍贯的文物证据。

如今,除了当地流传的张果老韭菜畦传说外,河北还广为流传着《小放牛》等传说:“赵州石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节选),2010年《飞翔石家庄》歌曲在石家庄甚至河北大地上飞扬,其开头和结尾便采用了河北的这首广为流传的传说。

张果老活到多少岁

作为八仙之一,张果老的传说在全国到处都在传扬,说到其年龄时,多是吹嘘到了与天同寿的地步了,那么作为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八仙人物中仅有的两位之一的张果老(另一位是吕洞宾)到底活了多少岁呢?通过史料分析,当在140岁左右(不低于130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张果老之所以能“入选”八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其“老”,其实张果老本名张果,“老”乃后人对他的尊称,通过一个“老”字,我们可以看出张果老岁数之大,以至于后人传言其三千余岁,或曰与天同寿,这毕竟只是传说,如果从现有的资料来分析,张果的“老”其实是可以推算出一个比较可靠的区间的。
  
张果老在开元年间去世当是没有争论的事实(当然也有少数传说其是出生在开元年间,但这种说法与史书记载有明显的出入,故不谈),史书和传说都说明张果老主要活动在武则天和开元年间,也有部分传说称其在贞观年间和唐高宗时期就曾被皇帝召见过,只是避而不见。从传说中分析,唐玄宗最后一次见到张果老是在一次狩猎时,张果老劝阻玄宗不要杀了刚捕获的鹿,称其是当年汉武帝捕获后释放的鹿,距今已有852年。从那回山后不久张果老即仙逝,那么这一年当是哪一年呢?很遗憾,我们发现,汉武帝在位年间为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前,加上852年正好囊括了唐玄宗整个在位时期,通过这则传说可以看出其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我们却无法从中得知张果老的仙逝年限。
  
昔日张果老修行之山被玄宗赐为仙翁山,即今天河北邢台的张果老山,该山留有开元二十三年石碑(也有人认为是后人重造石碑,原石碑已遭毁坏),该石碑碑文被后人称为《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碑文有“开元二十三年......玄宗......遣通士舍人裴晤驰馹迎之,肩舆入宫,果试仙术”的记载(该记载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中也都有记载),可见开元二十三年张果老还在世,但细读该碑文会发现:该碑文是开元二十三年篆刻的,而记载之事也发生在开元二十三年,难道张果老还在世就已经被石碑列文记载了?由此推断,张果老仙逝之时间当在玄宗“遣通士舍人裴晤驰馹迎之”之后碑文记载之前,即当年就仙逝,时间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既然张果老是在开元二十三年仙逝,那么要知道他活了多少岁我们就要知道其出生时间,那么出生时间到底为何时呢?

关于张果老的出生时间没有明确记载,如果硬要说有记载,也都是些传说,明显不可信,但张果老作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不可能活到数百上千岁,更不可能与天同寿,那么张果老到底出生在什么时间呢?

《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仙翁张姓果名,邢州广宗人也。而开元年间广宗早就改名为宗城了,为什么该碑文还记载用“广宗”一词呢?据了解,关于张果老的籍贯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就是该碑文记载的邢州广宗人,即今天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人;其二,河东晋阳人,即今天的山西交城人,其依据是当地的地方志;其三,甘肃两当人,依据是《全唐诗》中的个人小传;其四,甘肃正宁人,根据的也是当地的地方志。然而这些地方志都是明朝甚至年代更晚的资料,真正唐开元年间(即张果老同时期)记载张果老籍贯的只有邢州广宗人说,并且当时也并无争议,可以说此说当无疑,但这就有个极大的疑问,当时已无邢州广宗地,该碑文如何记载张果老为邢州广宗人呢?

邢州广宗,在今天的河北广宗、威县一带,《史记》记载其为沙丘地,西汉后期建广宗国始用广宗之名,后历经广宗国、广宗郡、广宗县,到601年为避隋太子杨广之“广”字之讳,乃更名为宗城县,如此看来,张果老当在隋炀帝杨广正式被立为太子之前出生才会在自己仙逝后自己的弟子或是其他守观之人用自己出生时的故乡之名来记载仙人,所以张果老当在杨广被立为太子之前(广宗更名为宗城之前)出生,即最迟在公元601年出生,而其能明确记着自己是邢州广宗人并且对广宗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其去世后碑文记载用出生时的故乡之名来记载可以看出),当为广宗更名时已经五六岁或是更大,如此推断张果老当在公元六世纪末出生,而邢州之名是在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由襄国郡改名邢州的,在公元607年又复改襄国郡,由此得知,张果老出生年限当在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间。

寻找到了张果老的出生和仙逝年限,那么推断张果老到底活了多少岁也就不难,从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间到公元735年张果老大概活了135岁到140岁(虚岁)之间,很巧,《顺德府志》记载的张果老为140岁左右,只有这条比较接近。在唐朝那个年代,能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实属罕见,甚至不可再见,所以张果也就被人尊称为“老”,又经口口相传,最终被列为八仙之一,而在八仙之中也就被习惯了带上个“老”字才有了张果老的名字。 

张果老的江湖道术

关于张果老的江湖道术,在张果老的神话故事的演绎中,众所周知的有“八仙过海”、“张果老和他的纸驴”、“唐玄宗赐婚张果老”等等,但说得最多最经典是张果老装“死”的本领。张果老自称尧时人,有长生不老之术,死而复活当然能显示他的长生之术,所以“死”成了他的拿手和绝活。唐太宗、唐高宗征召他时都婉拒了。武则天派人召他出山时,张果老以“死”回绝,“死”在“妒女庙”前。时值盛夏,不一会,他身体腐烂,而且长了许多蛆。武则天无奈,只好作罢。但后有人在恒山再次见到张果老。至开元二十三年( 725 年)唐玄宗继续派人招朝张果老,他故伎重演,“辄气绝朴,久乃苏”。但唐玄宗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心切,又令近臣裴晤、徐峤携玺书去请他,在“三顾茅庐”下,张果老只好进了京师。但唐玄宗尽管盛情款待,还是没有讨到任何长生术,反而招到了张果老百般捉弄。他先是喝酒戏弄,后又敲掉牙齿长出白牙,白发变乌发等,直到皇帝脱帽赤脚求他救活叶法善——那个因说出“张果老是混沌初开时一只白蝙精”而“暴死”的道士。最后,当唐玄宗要把玉真公主嫁给他,并拜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时,他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回到中条山,不久又施“死”术。不死心的唐玄宗派人验尸,却发现棺里空空如也。

这些动人故事,在《旧唐书》《新唐书》《明皇实录》《八仙出处东游记》《初刻拍案惊奇》等书中均可找到。久而久之,张果老的神话传说在汉族民间不断被丰富完善,思想内容上也增添了许多的积极因素,他嘲弄王权,抨击富贵,世态炎凉,劝化世人,自然、必然地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尤其是他“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是中国朴素的哲学辩证思想表现,也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

张果老山

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位于邢台市西部15公里处。据山上的唐代古碑记载,此山原名五峰山,广宗道人张果在此隐居修行成为八仙之一。唐明皇李隆基奉老子为自己的祖先,抑佛兴道,便敕封张果为仙翁,改邢州五峰山为仙翁山,并为张果修建了一座栖霞观,改观后的山洞为仙翁洞。远在明朝时“仙翁古洞”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

地貌介绍

张果老山海拔虽449米,但相对高度很大,山势显得格外高峻挺拔。北面是断壁悬崖,幽深莫测;南坡稍缓,呈坡状倾斜,形成坐北向南之势。山坡上纽纹古柏(俗称拧劲柏)苍翠劲拔,躯干纽缠,条条粗粗根扎结在坚硬的岩缝之中,山花遍野,的确是一大奇观。

风景与文化

在翠柏如黛的掩映下,有座古庙,隐显在山坳松林之中。游人在此游览,诗情画意油然而生。登着崎岖的山路,走上栖霞观,南天门至达顶峰,实有曲径通幽之感。顶上有一块开阔地,建有一座小庙,横匾上题曰:“至高无上”。清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栖霞观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庙。观后有古洞,原名登真洞,现名张果洞,《全唐诗·第二十四册卷八百六十》载有张果《题登真洞》诗一首:

“修成金骨练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漫随青山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洞前有一奇异的水池,称为“圣水池”也叫水帘洞。水从洞上滴入,不涸不溢终年叮当作响,水色晶莹,清澈见底。此外还有石驴、八仙洞、通天桥、白鹿洞等古迹十余处。

张果老山的松柏堪称一绝,山阳遍布拧劲柏,山阴箭头柏又独成一景。山腰一棵以槐的千年“苦梦树”更为奇物,特别是山腰有一棵似槐非槐,似椿非椿的“古树”,古老苍劲。有一道人

说这是一棵“苦梦树”,该树遂由此而得名。它每逢农历三月初八庙会凌晨开花,花香袭人。待到傍晚庙会散场时,花也同时凋落,给一年一度的庙会平添了几分神奇色彩。苦梦树的花香能使人神清气爽,健身益寿,此树亦被视为镇山之宝。

民间对此山曾流传着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来此览胜之游客,眼观其景,再闻其事,俨如进入仙境。明代邑人傅来鹏在此秋夜饮酒后作诗一首:

秋仲寻真紫府宫,霜天曙色景分明。

风恬翠柏苍岩静,月映寒潭碧水清。

几度猿啼惊雪岭,数声鹤唳过松棚。

洞中夜半相传斝,身世恍疑在玉京。

地址: 邢台市西部15公里景刘庄村

栖霞观

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坐落在濉溪县东北的新蔡镇,新蔡镇王庄北,有三山错落怀抱小山,民谣“三山夹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张果老即出生于此。张果老,本名张果,史传生于南北朝后期,仙逝于唐开元年间,《唐书》里有记载。他少时家贫,赴濉溪拜师学习酿酒。在学酿过程中,大病一场,病愈还愿,在龙脊山的大方寺出家。因偷食寺内老僧的仙参而成仙,驴喝了参汤则成了“神驴”。怕老僧追赶,张果老索性倒骑毛驴望后而逃,从此游遍四海成为八仙之一。现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内有当地政府在2002年建立的“张果老倒骑驴”石雕。龙脊山的大方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是一座类似于平房的佛寺,相传自佛教传入中国,就建了这座寺庙。

张果老墓

张果老,本名张果,唐朝时人,生于邢州(今邢台市)广宗县张固

寨村,法号广宗道人,在邢州五峰山修行。因玄宗皇帝抑佛兴道,敕封其为仙翁,御封张果老为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张果老要求返回山林,唐玄宗乃御赐邢州五峰山为张果老的修道场所,并为其修建了一座栖霞观,命二人做他的弟子,侍奉他,又赠他布绢三百疋,并命令沿途驿站,护送他到邢州。邢州刺史还为其开辟了仙翁山到邢州城的道路,并搭建了仙翁桥一座,方便张果老出入和百姓香客进香朝拜,栖霞观内的山洞原名登真洞(张果老仙去后被称作仙翁洞),张果老曾题诗其上:

修成金骨练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天宝年间,唐玄宗又招张果老,远在邢州的张果老听说之后忽然死掉了。他的弟子埋葬了他,但是后来开棺一看,原来只是一口空棺材。就这样张果老不知所终。后来,唐玄宗下诏改邢州五峰山为仙翁山(俗称张果老山),以栖霞观作祭祀张果老之所。自此仙翁山成为邢州的一方名胜,远在唐宋时‘仙翁古洞’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

仙翁古洞

仙翁古洞,明清时期的邢州八景之一,即张果老山的仙翁洞,原名登真洞,为张果老修道的地方,果老去世后改做仙翁洞。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位于邢台市城西三十里,七里河上游。据《顺德府志》记载:“仙翁山在城西北三十里,唐张果老尝憩山上,因名。山半有果老祠,祠后有洞,洞有池,大不盈尺……有八仙洞碑记尚存。”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因为此山有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所以海拔仅449米的小山,却闻名遐尔。上世纪八十年代仙翁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其优美的风光迎接四方游客。登真洞现已成为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每年国内外朝拜者甚多。

因此山处于平原地区,故而显得高峻挺拔,幽深莫测。北面是悬崖断壁,南坡稍缓,山势呈坡状倾斜。山坡上生长多年的纽纹古柏(俗称拧劲柏)苍劲挺拔,盘根错节,缠伏于山石岩缝之间。在苍松翠柏掩映下,几座古庙隐约于山峦之间。沿着崎岖山路,走进栖霞观、南天门直达顶峰,在一块开阔地上建有一座古庙,庙门匾额上书“至高无上”四个大字。栖霞观即张果老庙,庙后有一古洞,洞前有一水池,人称“圣水池”,水从洞顶滴落,终年叮咚作响,不涸不溢。水色晶莹,清澈见底。山坡上还有八仙洞、石驴、通天桥、白鹿洞、等十多处古迹。在山腰处有一棵古树,它似槐非槐,似椿非椿,古老苍劲,长势奇特,人称“苦梦树”。象征道家苦心修练,羽化升仙和人生如梦之含意。元至正年(1341年),括修了顺德府至张果老山的道路,并在张果老山下修建“仙翁桥”,系石拱桥,由是仙翁古洞作为一方名胜闻名四方,早在元明时期,就是邢州八景之一。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行了维护重修。明朝时,邢台县县令朱诰因连年干旱来张果老山剃发求雨,当夜邢州大地便普降甘霖,朱县令心花怒放,赋诗一首赞美仙翁古洞有灵。

仙翁古洞

明代 朱诰

蕴隆千里乾封禅,天际栖霞涌碧泉。

信是仙灵祷有应,甘霖一夜满山川。

毕寻民瘼拜古洞,诚为苍生祈丰年。

西岭桑麻应澍雨,仙家原本有真元。

明代顺德府知府李京曾为张果老山题诗曰:

仙翁山

明代·李京

开元天子好神仙,蝙蝙飞来玉殿前。

一自罗公推甲子,纸驴踏破太行颠。

张果老登真洞位于两当县城东南的灵官峡白皮松自然保护区内。出两当县城15公里就来到了著名作家杜鹏程笔下的灵官峡。灵官峡东西贯通整个公园,峡中高峰耸峙,溪流沉割,云蒸霞蔚,松涛啸风,全区景色宜人,十分独特,代表景观有“镜峰捧日”、“张果老登真洞”、“故道松涛”、“仙山”等,还有全国乃至世界面积最大的天然白皮松4万多亩,灵官峡森林公园已列为国家级白皮松保护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鸑鷟山就位于灵官峡东侧,往南跨越琵琶崖,故道水与蜀道相连,登上鸑鷟山远眺群山蜿蜓连绵,森林气象万千,云山雾海,美不胜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竞秀,文化内涵深厚。虽无华山之险峻,庐山之雄奇,却以其清秀明丽,奇松遍野闻名于当地,更有张果老在登真洞里修炼成仙的神话传说为鸳蔫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在灵宫殿往下100米处,国道316线南侧,抬眼即见修葺后的“登真洞”,攀阶梯拾级而上百米处,悬空亭扑面而来,一柱攀天的八角亭与悬空亭成崎角,悬空亭后石柱陡立,与殿后登真洞一字排开,明暗互补气势万千。登真洞,即“张果老洞”。是唐通玄先生张果修真处。张果是我国道教中八大仙之一,有关八仙的神话故事,数百年来在我国和东南亚、日本、朝鲜、越南及西方各国广为流传,张果俗称张果老,唐代武则天、玄宗时人,新旧《唐书》中均有文字记述。《全唐诗·第二十四册卷八百六十》载有张果《题登真洞》诗一首:“修成金骨练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山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诗后附一小传:“张果,两当人。先隐中条山,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天后召之不起,明皇以礼致之,肩舆入宫,银青光绿丈夫,赐号通玄先生,未几还山”。又据《两当县新志·名迹篇》:城东十五里鸑鷟山有“登真洞”,相传唐通玄先生张果修真处,洞高一丈深百尺,有水自顶注入石池中,旁石震之有声,又名石鼓洞。崔熙碑载:“两当邑之东有鸑鷟山,一洞嵌深流水冷然,唐张果先生隐居所也……”,登真洞由三洞一阁相嵌而成,叠连成轴。其中二洞与三洞皆幽深莫测,内塑果老倚塌,八仙聚会与董真人造访等群塑,形象逼真,谈笑风趣,各具姿态,意趣盎然。洞顶“三清阁”有果老的宗师元始天尊,灵官天尊和太事老君道德三位天尊。还有一观一庙,即集休观、樵夫庙,毁于战乱,遗迹尚存。张果洞出土唐三彩和琉璃建筑物残虫及部分钞币,千年变故依稀可见。但洞内还保存着唐、宋以来各代记述张果老在此修仙悟道、造楼建阁的记述碑文和历代文人墨客为登真洞题写的诗碑。

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秦风提举咏“登真洞”。

三千行满末骖鸾,闲卧空山不计年。

云锁洞门清扣玉,石流甘液泠飞泉。

青驴去踏红尘裹,白鹤夹归玉柱前。

试看高真栖隐处,此中疑似蔚蓝天。

明马在田诗云:

洞口烟霞五色文,洞深一窦杳难分。

桃花乱落涧中水,芝草自生石畔云。

去去白驴何日返,寥寥石鼓几回闻。

谁人传得长生术,我欲相从一问君。

清邑人罗璋《果老遗迹》

古洞馀仙迹,空名只是浮。

杵声山久寂,(棋)局岭徒留。

烂斧失柯影,残碑没记游。

往来街道珞,瞻眺几时休。

人物著作

《气诀》

《休粮服气法》

《阴符经太无传》

《阴符经辨命论》

《神仙得道灵药经》

《罔象成名图》

《阴符经注》

《道体论》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云笈七签》

卷59有《张果先生服气法》

《内丹秘诀》收《金虎白龙诗》

《全唐文》卷923收《道体论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序》

《正统道藏》收其《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

《果老星宗》

 

上一页:吕洞宾 下一页:真娘
全部评论(0)
© 2013 中国文化网 www.gw5000.com 粤ICP备17004399号 微信号:15202072006
搜索 我的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