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俗称雷公,是古代汉族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古代人们对打雷这种自然现象不十分了解,因此逐渐演化出一系列有关传说。在古代中国,雷神的形象是不断演变的。最初,人们把它塑造成人头龙身的怪物,敲打它的肚子就发出雷声。后来才渐渐变成尖嘴猴脸的形象,并逐渐定型。在道教神话中,编造出了许多数量、各种级别的雷神,最基层的是"雷公",上一层的是普通的"雷神",再上层是"雷王"。传说雷王出生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名叫陈文玉,后来成为神仙。
我国古代神话里的雷神不止一个,最有名的一个出自《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姜源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约期而生子。”说的便是它了。姜嫄生下的孩子取名为后稷,被认为是周民族的始祖,描写这段故事的诗歌《生民》也被收入了《诗经》之中。
又传说华胥氏也有过类似经历而生伏羲,于是后来也有人把伏羲和后稷混为一谈。
还有一个叫做夔(kui),一作“夒(nao)”。
他住在东海流波山上,像只没有角的牛,苍灰色,只有一只脚,能够自由出入海水之中。每进出时必有大风雨,同时吼声如雷。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士兵被蚩尤找来的各路山精水怪所迷惑,黄帝决定用些特别的材料来做面鼓,激励士气。于是上面这两位就倒了大霉,前者被抽了骨头做鼓槌,后者被剥了皮蒙成鼓。
黄帝还有个搞医疗的臣子名叫雷公,其事迹已不可考,只知他曾派使者采药,使者迷路而化做啄木鸟,或者后世雷公总是一副鸟脸的出处就在这里了。以龙身的形象而论,游戏里的雷神当以雷泽的那个可能性居多。
雷神,相传在上古时代雷泽(今属山东省菏泽市)一带,是雷神居住的地方。
雷泽两岸为雷河(今属牡丹区辛集镇),华胥国的人民都聚居在雷河两岸。那时的雷神是一个人,当他不顺心时,雷河上就浊浪滚滚,汹涌起伏。要是雷神震怒时,河水更猛烈。人们没有办法,华胥国有个华胥姑娘就去雷神殿堂找雷神评理,她的胆大和直率感动了雷神,但雷神让华胥姑娘嫁给他,为了华胥国的安危,华胥姑娘答应嫁给了雷神。一年以后,华胥姑娘给雷神生了个儿子,雷神非常高兴,脾气也越来越好,从此雷神只在农时节气打雷闪电,行云布雨。于是雷河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雷神的表现应了中国那句古语:“人逢喜事精神爽。”华胥想念家乡,把儿子放在葫芦上顺水而下,让他乘葫芦回华胥国,他的姥姥看见他乘葫芦而来,因此给这个外孙取名葫芦,按华胥国方言,伏羲与葫芦谐音。伏羲长大后,看见蜘蛛织网发明了网,在水里可以捕鱼,在林中可以捕鸟。因发明熟食,人们称为庖牺,意为他是最好的厨师。伏羲想念母亲,就在都广天梯登建木上天庭看望母亲华胥。天帝听了雷神的禀告,就封伏羲为华胥国国君(实为华胥部落首领),人间之王。也就是五氏之一。
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因为远古时代,气候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使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进而产生恐惧之感,对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从单纯的自然神逐渐转变成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
对于雷神的形象,《山海经·海内东经》中有记载,文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这种形象是半人半兽形,人们认为雷声在天,而龙亦飞腾于天,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便会有雷雨;又将其腰问想象有一鼓,鼓发雷声。后来雷神的形象进一步变化。
《酉阳亲俎·前集》说“猪首,手足各两指,执一赤蛇啮之”;《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一说“豕首鳞身”;《铸鼎余闻》卷一说“大首鬼形,白拥项,朱犊鼻,黄带,右手持斧,左手恃凿,运连鼓于火中”;《集说诠真》引《搜神记》说“色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尺余,状如六畜,头如猕猴”;《唐国史补》说“其状如彘,秋冬伏于地中”;《夷坚丙志》卷七说其形如奇鬼,“长三尺许,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帻,如世间幞头,乃肉为之,与额相连”。总之雷神形象不定,体形或龙、或人、或兽;脸彤或人头、猴头、猪头、鬼头。
周秉以后,雷神被称为雷师,或雷公,《楚辞·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又《开元占经》曰:“五车东南星名曰司空,其神名曰雷公。”
无论称雷师还是雷公,当时人们崇祀的雷神只有一位,并以农历六月廿十四为雷公生日,称为“雷公诞”,是日人们均要奉祭雷公。
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还没有定型,因为元代有“雷公旗”,所画雷神仍为“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
明清时代,雷神的形象趋于统一,其标准形象概为《集说诠真》中所述:“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颏长而锐,足如鹰颤,而爪更厉,左手执楔,右手执槌,作欲击状。自顶至傍,环悬连鼓五个,左右盘蹑一鼓,称曰雷公江天君。”
可见雷神此时最明显的特征是猴脸、尖嘴,所以民间有之“雷公脸”、“雷公嘴”的说法。
1.最高神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
《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他下辖一个复杂的雷部组织,总部为神雷玉府,下设“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各分曹局”。
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四府为:九霄玉清府、东极青玄府、九天应元府、洞渊玉府;六院为:太一内院、玉枢院、五雷院、斗枢院、氏阳院、仙都火雷院;诸有司为:天部廷司、蓬莱都水司、太乙雷霆四司北帝雷霆司、北斗征伐司、北斗防卫司、玉府雷霆九司及诸曹院子司。并称每个机构中均有“玉府左玄、右玄、金阀侍中、仆射、上相真仙、真伯、卿监、恃宸、仙郎、玉郎、玉童、玉女左右,司麾诸部雷神、官吏、将吏”。且称“九天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总兵使者”,均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麾下听令。是经称诸司中有三十六雷公,分天、地、人三类,每类十二名。天雷十二为: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风雷公、行雨雷公、行云雷公、布泽雷公、行冰雷公、行霄雷公、飞砂雷公、食粜雷公、伏魔雷公、吞鬼雷公。地雷十二为:纠善雷公、罚恶雷公、社令雷公、发稻雷公、四序雷公、却灾雷公、收毒雷公、扶危雷公、救病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人雷十二为:收瘟雷公、摄毒雷公、却祸雷公、除祸雷公、破祸雷公、破庙雷公、封山雷公、伏虎雷公、打虎雷公、灭尸雷公、破障雷公、管魄雷公、荡怪雷公。这三十六雷公掌三十六天曹刑律,严格遵照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命令,代天实施刑罚,经称“雷司布令行至疾如风火,不可留停,降泽之处有矛,震雷之声有数,可旱即旱,可雨即雨,必奉帝令”。是经还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执掌五雷、十雷、三十六雷霆。五雷为: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十雷为:玉枢雷、神霄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极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极雷。三十六雷为:玉枢雷、玉府雷、玉柱雷、上清大洞雷、火轮雷、灌斗雷、风火雷、飞捷雷、北极雷、紫微璇枢雷、神霄雷、仙都雷、太乙轰天雷、紫府雷、铁甲雷、邵阳雷、欻火雷、社令蛮雷、地祗鸣雷、三界雷、斩圹雷、大威雷、六波雷、青草雷、八卦雷、混元鹰犬雷、啸命风雷、火云雷、禹步大统摄雷、太极雷、剑火雷、外鉴雷、内鉴雷、神府天枢雷、大梵斗枢雷、玉晨雷。
至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来历,其说有三:
其一为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之说。如《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中即称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专制九霄三十六天,执掌雷霆之政,称“神雷真王”。此说还见于《道藏·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等书中。
其二为黄帝之说。如《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始开图》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以雷精起。”同上卷四《春秋台诚图》曰:“轩辕星,主雷雨之神。”《史记·正义》亦云:“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历代神仙通鉴》说得更为详细:“(黄帝)封号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所居神雷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王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真王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力牧敕为雷师皓翁。三十六雷,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
其三为闻仲之说。此说缘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时,将太师闻仲封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下属邓忠辛环、张节、陶荣等二十四员雷公,行“催云助雨法”。
以上说法,其一与道教最为接近,如《明史·礼志四》称:“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廿四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并且道教中还有招请雷神的雷法,此法以符箓法术为用,阵妖捉鬼炼度亡魂、召神驱耶、兴云致雨。
2.邓元帅
邓元帅,道教雷部诸神之一。相传其名忠。《铸鼎余闻》卷一称其“银牙耀目”。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部下天君,常以邓元帅为首。《夷坚志补》卷二三载:“宗室赵善蹈,少时遇九华同先生传灵宝大法,行持多显效。筑坛行法,见神人火焰绕身,曰:‘吾天元考召邓将军也。’”宋代称之为“天元邓将军”。明姚宗仪《常熟志》记载,道观有雷神殿,前以“律令大神邓元帅”为首。另外《封神演义》中指称其名为邓忠,《西游记》中指称其名为邓化,都是指邓元帅。
3.辛元帅
辛元帅,道教雷部诸神之一。据《三教源流授神十大全》卷五称:其名叫辛兴,字震宇,其母姓张;自幼家贫,靠打柴为生,奉养母亲,十分辛苦。原为雍州人。其居住的地方有一座雷神山,每逢惊蛰之日雷声大作,无物不折。到了夏、秋二季雷神则潜藏入地,变作鸡形。一天,辛兴入雷神山打柴,在幽静的山谷中捉得刚成鸡形的雷神五只,心中特别高兴,带回欲杀给母亲吃。回到家以后,辛兴将鸡交给母亲,便卖材去了。其母将四只鸡关在鸡笼内,留下一只准备杀时,鸡突然象人一样说起话来:“我是雷神,不能吃,请求留我性命!”其母没有答应,一刀杀之,突然雷声大作,将其母击死在地。辛兴回家时,见母亲己死,抱尸大哭说:“予何极也,抑至此邪!”当擦干眼泪时,辛兴看到母亲背上有金色的字,曰:“混一之气,青帝之英,威令所加,奠予敢撄,劈恶诛邪,唯吾司命。”适才知道鸡为雷神所变,于是操起木棒击打其余四只,雷鸡被衣服覆盖,不能发出雷电。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雷神欲欲要击辛兴,又感到其孝心实在难得,于是变成道士下地向其作揖道:“孝子独不畏雷而反制雷。吾雷神,误以伤尔母,尔毋以怨也,余等愿唯而所命以谢厥罪。”于是赠火丹十二颗与其食,辛兴立即变成雷公,脚踏五雷鼓,直上云天,被玉帝封为雷部元帅。传说农历六月廿五为辛元帅的圣诞,敬奉雷神的的人都在这—天食素,名为“雷斋”。如《铸鼎余司》卷一引国朝顾禄《清嘉录》曰:六月二十五日为辛天君诞辰,谓天君为雷部中主簿神,凡奉雷斋者,至日皆茹素以祈神佑。又月之辛日及初六日,俗呼“三辛一板,六不御晕”,谓之“辛斋”。
4.庞乔封帅
道教雷部诸神之一。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帅姓庞名乔,字长清,汉江人,其父庞定,母姚氏,世以摆渡为生,生乔于汉献帝癸丑年十一月癸亥日丑时。庞乔从小心地善良,道不拾遗,常救人急难。一个重阳节的晚上,一商客回家求渡心自,不慎将黄金百两遗留在船上。第二天,船客寻至,心急如焚,庞乔立即将黄金原封不动地还给船客,船客感激涕零,取出一绽表示感谢,庞乔婉言谢绝。又除夕前两天,一位年轻的妇女孤身一人求渡,当时天色很晚,又下大雪,妇女没有去处,庞乔连留于家中烤火,给予衣食,第二天雪停后,妇人不知所终。第三天,庞乔正忙于接应船客,其父庞定被着蓑衣撑船渡客,那妇女则跟在后面。船到岸后正返回时,江风大作,船被掀翻。庞乔见状,急忙跳入冰冷的江水中,随波逐流,如若浮梗,直接游到其父落水的地方,潜入水中将其父背起,游到悬崖边,这时庞乔已竭尽其力,然而又一个波浪打来,立即将庞乔和其父又卷入水中。庞乔又竭力将父亲救起,再寻妇女,潜入水中三次,才将妇女救起。而此时为除夕夜,鬼魂出入叫冤取替,庞乔固一六之精,以坎为府,沸涛不能俾之殆,而妇女乃为慈航(观音)化身,当然没事。庞乔的父亲也没有危险,庞乔抱住父亲呜呜大哭,而数十鬼亦哭道:“余今年当取代,无奈为孝子所攘,予无轮回日矣!”庞乔听后拿起鞭子便打,鬼逃之夭夭。第二天晚上,鬼魂又来哭泣,时阴风飒飒,鬼哭惨人,何况其父刚从滂湃的水中生还,体质特别差,仍有生命危险,庞乔不得已,以香尘贴于掌中,以火薰其上,祝祷于天,玉皇大帝知道后,封其为混气元帅,手持金月,护守天门。后又封其为雷部天君,阵魔除恶,秋毫不犯。
5.雷精
道教雷部诸神之一。据《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四记载:元帅姓田名华。原为雷精,藏于地中,寄胎于田问,得千年石乳钟气而生。生时自昼凭空霹雳,火光冲天,风雨骤起,帅膝坐,大蛇围其外,群蜂为其哺乳。长大后因田而姓,指华为毕,修炼于漉栌岩下。当时女娲炼五色土补天,百计不成,帅助木火之精,霹碎玄精之石髓,嘘噀南之气曙铸之冶,声吼天地,乃塞天漏,又炼五色火雹风雷阵,上助轩辕击死蚩尤,轩辕皇帝拜其为龙师。帅曰:“余方以外人,岂以碌碌自损?”拂衣而隐于华胥之境,因名华焉。时至有唐氏,天上十个太阳,赤土千里,众星官喻以代天工司者,帝蛰起滞,为天地立心洪炉造命。帅奉玉帝旨意,驾使雷车,拥电旆。是时雨时焉。流及汉末,妖魔纵横,奸淫百出。玉帝连封其为雷门毕元帅,掌十二雷霆,因而上管天地水潦旱涸之事,中击不仁不义之人,下诛群魔妖怪,故倍受人们敬奉。
6.立化慈济真君
道教雷部诸神之一。据《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四引《杂记传》称:天君为东晋人,名后。生于岷江渔渡中,时值岁次庚子八月十二日酉时。一天其母从江中取水,不小心将其掉入江中,得浮槎近傍而济。其父刘福公掉而迎之日:“何异也,而幸不死!”年幼家贫,随罗真人当恃读。后得真人传授,精通五雷掌法,能呼风唤雨,解救百姓困危。后来玉帝封其为“立化慈济真君”,掌管神雷玉府五雷使院。
中国南朝时期,雷州有一名猎户叫陈洪。他有一只猎狗,长有九只耳朵,每次出猎,他都用狗耳占卜:如果一只狗耳跳动,只能打到一只猎物;多只狗耳跳动,就能打到多只猎物;如果狗耳不动,则不宜出猎。次方法十分灵验。一天,陈洪出猎前,看到狗的九只耳朵都在动,他不由大喜:此行会大有收获。猎狗走到一片荆棘丛里,狂叫不停,陈洪一看,原来是一个大肉球!陈洪把它带回家,突然,风雨交加,随着一声霹雳大炸雷,肉球即刻迸裂,从中跳出一个小男孩,左手掌中一个字“雷”,右手掌中一个字“州”,这也是雷州地名来由的传说。从此,每天都有雷声在陈家上空响起,进入小孩的房内,很有规律。一年后,小孩能吃饭了,陈家上空的雷声才停止,于是,陈洪将小孩取名为陈文玉。乡亲们都把他喊做“雷神”。陈文玉长大后,做了雷州刺史,他对老百姓多有善行,政声远播。他死后,乡邻立庙祭嗣他,颇为灵验,雷声隆隆,自大殿里发出。
宋朝时,朝廷知道了这位雷神的灵验后,封他为“威德昭显王”。清朝《广东新语》如此描述雷王庙大殿:雷神端冕而绯,左右列侍天将,堂殿两侧又有雷神十二躯,以应十二方位,及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像。庙中还有一个侍从捧着一圆形的卵,暗示雷神诞辰的典故。
日本“风神雷神”的形象,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日本画家手下。随后成为日本人信仰当中重要的神话人物形象。虽然这是日本文化中的风神和雷神,但就像很多个日本的文化符号一祥,都是随同中国文化的东渡传到日本列岛的。日本神话中的雷神,通常被描绘成击鼓造雷的恶魔,传说中执掌天气的神祗,日本传统的雷神,通常与风神结对出现。日本民间认为,由风神和雷神守门可以使得全年的天气都风调雨顺。所以在纹身历史悠久的日本,将这样的神灵纹在身上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1724年蒙古大军入侵日本的时候,传说是雷神和风神制造了风暴,摧毁了蒙古入侵者的船舰,将日本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从那以后,日本民间便开始祭拜风神雷神,祈求神灵的庇护。在日本东京的浅草寺内有一个景点——风雷神门。穿过风神雷神镇守的雷门就意味着风调雨顺,逢凶化吉,顺心如意。